徐瑞/华夏丝绸博物馆
“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以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的哈密、吐鲁番、喀什、和田等地,进而联结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一条陆路通道。汉唐以后的2000多年间,这条道路始终保持畅通和繁荣。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文明与历史。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活动的纽带,它跨越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不仅是东西方一条繁忙的商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文化旅游之路,更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现在,丝绸之路已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学术名词,其含义已远远超越“路”的地理学范畴,成为人类文明、东西汇通、南北交融的象征。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表演讲时又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构成了被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回顾历史,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古老中国的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也带回了亚欧异域的文化艺术与宗教,促进了亚欧文化的大融合。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他国,特别是作为负责人的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暴,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亚投行的成立和人民币加入世界银行货币篮子,让中国在世界各个领域,无时无刻都在发挥着重要领导者的作用。
古老丝绸之路的精神核心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构建的现在丝绸之路在继承的同时,突出彰显了“互利、共赢”的灵魂内涵。“一带一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历史感召力的文化符号,也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文化搭台,让现代丝绸之路成为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之路;经济唱戏,让现代丝绸之路成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之路。
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交流不断,正是由于中国文化敢于并善于吸取世界文明的成果;丝绸之路之所以能长期开通与持续繁荣,正是中国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持久魅力的象征。
无论是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还是现代丝绸之路的构建,中国一直用海纳百川的熊海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披荆斩棘,在全面发展的浪潮中奋勇前行。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现代丝绸之路,正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落地生根。复兴古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就有追求;有奋斗,就有希望。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条现代丝绸之路将中国梦和世界梦连接起来,作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而巍然耸立心中的丝绸之路,必将又是一条希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