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丽/蚕桑办 (获五四征文二等奖)
8年,不够沧海桑田,却足以勾画出一个人的幸福里程,工作,成就,荣誉,信心,一步一步,向完美的目标靠近。8年,日升月沉,一点一点的努力成长,一滴一滴的苦乐堆积,一天一天,重复的日子里不重复的自己,一年一年,极目远眺,踏出一串坚实的脚印。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总有一份虔诚的感动,牵动暖暖的感恩。时间再长,不过此生。
修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的包袱,一开始是轻装简行,雷厉风行,激情燃烧,然后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包袱越来越重,而热烈的激情,被大大小小的繁锁事情分散,具体到一件事上,是那么沉闷平淡。激情和斗志都去哪儿了?是时间磨平了欲望,还是我们不善于把握每一个点燃激情的瞬间?就像只有女人自己才能把自己当作保姆、女奴、生孩子的工具。作为女性,我觉得我们对自己要有最起码的四点要求:①保持经济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独立的经济来源,决定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和生存性质是独立的而非依附寄生。②有一份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家庭主妇”、“全职妈妈”这些字眼都叫我觉得生存的无望,仅止于此的追求和原始人类还有区别吗?一份工作,起码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存在感。③要有为工作生活努力奋斗的热情、激情,发挥一切能量做出一份成绩。一个人不仅要有存在感,更要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④保持永远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趋于完美,在不断超越和自我超越中累积能量,实现灵魂升华。
齐家。如果说公司是一个大家,那么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小家。
《沉重的翅膀》中吴宾说了一段话:“人就是这样,活的是一口气,心里痛快,干什么都行。哪怕我住不上房,哪怕我提不上工资,哪怕上班挤车招惹一肚子气,只要一进车间,看见大伙这张脸,那些不痛快的事就全忘到脑袋后面去了。”这是一个完美的“家庭”,所有工人都向往的天堂式工作环境。无论物欲如何横流,总也盖不住来自心灵的精神慰藉,它像一棵看似柔弱的嫩芽,潜藏超越风雨的能量。
蚕桑办,属于我们的小家。因为年轻所以简单,畅所欲言,打成一片。学习时,我们暗自努力,谁的某方面做得出色,我们向他学习,谁的思想积极进步得到肯定,我们向积极和进步靠拢。工作时,我们团结发奋,一方有难多方支援,懂得为对方考虑。04年秋季,作为技术员,我的平均产量最低,在他们拿到奖金时,汪晓飞和邵丽都要拿出一部分奖金送给我,就连比较抠门的刘国军也要请我吃饭安慰安慰我。有时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关怀会像阳光一样照进心里,暖我一生。如果我的觉悟提高了,如果我的能力拓展了,不是我多么了不起,是我在一个了不起的团队。
治国。蚕桑,是我们的载体,也是我们的国度。
技术。蚕桑能够走到今天并且走下去,技术的不断提升更新进步是最强的依靠。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当我们摸索总结了养蚕的关键技术后,一切才终于不那么忐忑和听天由命了。命运,还是要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改变,才能改写。
理事。如果说蚕桑是一个国度,那么理事就是这个国家里的大臣们。前几年去农村查看新栽桑苗时,总有一些迟迟不栽的、栽到大树下的、栽到麦地里的。今年我去滑集查看桑苗栽种情况,先是负责理事把每个新户都摸得清清楚楚,再是栽种效率非常高,统一空白量地种树,栽种质量也高。最值得赞许的是他的态度,在提到去年有人把树栽到麦地里时,他说有一户麦子迟迟不割,他气得从隔壁老蚕户家借个镰刀,一口气割了他半亩地麦苗,把带他来地里的老蚕户吓倒了,怕人家找后帐。后来养蚕卖了茧,那家人特意感谢马保堂幸亏把麦子割了。提高生产,是一门技术,提高理事的责任心和忠诚度则是一门艺术。
蚕农。以前听到最多的就是:“给你们京九公司养蚕。”“价格太低,挖桑树!”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了,一是蚕农的思想观念在慢慢改变,二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的承诺和我们让利蚕农的真心。以前收茧最怕蚕茧降价,哪怕比全国平均茧价高几块钱,只要比上一季价格低,就有蚕农闹上一出,而公司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全国最高价收购蚕茧,加上如今通讯媒体发达,蚕农都能了解到这一事实,现在收茧就容易多了,全国行情降了大家也能理解,有一两个不甘心的其他蚕农就主动给他解释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是真心为民,总会被理解被接受。
平天下。有为而治,天下平。十万亩,桑田连绵,春天的暖风一吹,遍野的嫩绿波浪起伏,六月的热浪刚至,一车一车的雪白蚕茧堆满仓库,堆积如山。入冬,一车一车的桑苗拉到乡下,合同,合同,像雪片一样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