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谭宁
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2012年春茧收购于6月4日开磅,为了及时把茧收完不耽误蚕农收麦,此次收茧共分三组,一组在耿棚收购,其他两组在阜阳周边散点地区,定点收购,为蚕农提供方便,省时省力。
今年蚕茧的收购价格受大环境影响,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调,但是为了鼓励农民栽桑养蚕,公司在生产经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优先考虑蚕农的利益,今年春茧均价23.5元/斤,比去年秋茧每斤高3元,比今年春季全国市场平均价每斤高7元左右。蚕农每张蚕种收入达2000多元,秋季收成如果按照当前情况计算的话,每亩桑园年收入多达七八千。如耿棚镇蚕农卢友华,今年春季养了7.5张蚕种,平均每张产量达80多斤,共收入15000多元;卢友连家属,快七十岁了,几分地的桑园,养了一张蚕种,收了89.8斤鲜茧,收入两千多元,按一年养春秋两季计算,仅此几分地的桑园,收入就是四五千元;还有蚕农周伦清,一个家庭妇女,一亩多的桑园,春季养了两张蚕种,结茧184斤,收入4400元;还有赵元庭老两口,这次养了15张蚕种,收入25440元,像这种蚕茧质量好、产量高的农户还有很多。为了提高蚕茧质量以及蚕农的收入,多年来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尤其是养蚕期间,技术员深入到一家一户进行技术指导。养蚕很辛苦,喂养过程需要非常小心,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要考虑到,一点也马虎不得,蚕桑办技术人员长期和蚕农生活在一起,时刻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大程度减少蚕的发病率。
一边是蚕农急切卖茧,一边是公司收茧人员打价、开票、数钱,忙的是不亦乐乎,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蚕农们看着自己辛苦养的蚕结成了白白的茧,马上就要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了,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开磅的第二天,在耿棚收购点来卖茧的特别多,杨锡兰一天开票200多份,连续不断的手工开票,手都磨出泡了;财务人员李晓华,一天手工兑付现金近70万,一直忙着低头数钱,这真叫数钱数到手发软!从早上六点多开始,一直到晚上七点多才结束,忙的早饭都来不及吃,午饭要等到下午3点,如此紧张忙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依然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位来卖茧的蚕农,确保公平公正。打价人员更是累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因为他们不仅要和蚕农正常的讨价还价,偶尔还会发生争执争吵,碰到不理解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受到辱骂,甚至厮打等委屈。大部分的蚕农还是通情达理的,因为打价人员都是蚕桑办的技术能手,他们与蚕农长期的相处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像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现象,委屈与泪水也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习以为常了。还有负责运输的司机,每次收茧他们要加班加点,从阜阳周边地区收的茧要及时送到耿棚烘茧厂,有一次,司机李庆新师傅从五十铺拉一车茧送到耿棚,又从耿棚到滑集,从滑集拉一车茧再回耿棚。从滑集出发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把茧送到耿棚然后驱车回家,到了阜阳已是夜里12点多了,第二天一早又要下乡收茧。
汗水代表着辛苦,泪水代表着委屈与大度,汗水、泪水更代表着员工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辛苦与忠诚,换来了蚕农的理解与支持,换来了2012年春季蚕茧的丰收,换来了蚕农的硕果累累,更将换来京九丝绸公司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