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申奥/工厂化养蚕项目组
“光阴如箭指间沙,过眼云烟不可抓”,时间是指尖抓不住的细沙,是飘荡的落叶,是回不去的昨天。
儿时,常常仰着脸问妈妈:“我不想上小学了,我想回幼儿园,还和小明做朋友。”后来上了寄宿中学,一张小小的电话卡,一个小小的我,一所大大的学校,一段尘封已久且短暂的梦。再后来,开始低头跟妈妈说话,但大大的我也总说这些那些不切实际的话:妈,你还记得,以前你带我……
一份通知书,像是一张准点的火车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该出发了,现在想想那段时间过的很快,快到我不知道用什么心情来迎接这列火车,只知道爱说话的我开始沉默寡言,严厉的妈妈也开始了唠唠叨叨“必须要吃早饭啊”“别熬夜,别舍不得花钱”“衣服穿厚些,注意安全”。
走在校园的我,时常对着落叶发呆,有的时候,妈妈会说你已经不再是小孩了,要自己看问题;有的时候又会说,你不要装大人,你在我面前永远是小孩。是啊,树也不知道叶儿何时会离开自己;叶儿呢?更不会知道自己何时会飘向远方。大学期间,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毕业季,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那一刻,你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已经完成了人生的百分之80,我明白了,我的人生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家和故乡。
二十一年的学习生涯,学生这一角色已经深入我心,给予我的不仅仅有理论知识,也有思维习惯。对我而言,角色的转换最难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学生观念揉碎和塑造。例如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与校园生活相比,职场里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怎么办,它更多的是怎么做、何时做、怎样最好做。
入职的第一天,我走在公司的林荫小路上,脑海中更多的是父亲的告诫。你接过的,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你所处的是公司,也是一个向上的平台;你去的车间,是一线,也是最好的炼金场。想到这,我浮沉的心渐渐缓了下来,飘忽的步子也逐渐坚定下来,从人力办出来后,再次踏入林荫小路,不知哪个树梢的鸣声此起彼伏,空气也飘着木质与土壤的清香。写到这,我不禁停笔,闭上眼睛细细回想这段时间,车间的实习、耿棚的收茧、再返耿棚烘桑叶,蚕室的工作,项目的相关工作、四川随车之旅……想到这,随即再次落笔,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因为这短短三个月,是书本不能给予我的,是老师不曾告诉我的,我的意识,我的精神,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然,生活也不是一如既往的顺利。某段时间,我消沉了、迷茫了,我有点不知所措,没有细化目标和固定事物的工作使我低迷,新鲜劲也缓缓褪去。一次偶然间的对话,周炎总经理似乎看出来我的状态变化,随即缓和地说:“在大方向的确定下,你们要自主学习,自主找事情做,培养自主化的工作,找相关的书看,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好好干……”
雨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扫去了城市的阴霾,也安抚了我浮起的心境,我开始慢慢褪去青涩的“校服”,穿上了一件属于成年人的“大衣”。背着的不再是书包,而是承载着我对今天的热情,对明天的期望,对未来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