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庆 吴爱芳 张玉玲 徐晓英 李晓燕
高温炙烤下的京九丝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惧骄阳,不畏热浪,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用辛勤劳动的汗水为“做世界最好的丝绸企业”伟大愿景添砖加瓦。为进一步展示京九丝绸劳动者战高温、促生产的精神面貌,让我们透过镜头和文字向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让我们聚焦高温下被汗水浇湿的面孔。
仓储科:加班加点,连续奋战
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和三伏天的暴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自从进入大暑以来,天气更是持续高温,即便是在没有空调的地方,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稍作停留,汗水便湿透了衣衫。然而,就在这样的酷热天气里,京九丝绸仓储科的装卸工们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
6月中旬,湿热的空气在烘茧场扩散开来,一辆接一辆拉满鲜茧的货车有序进出。仓储科的几位装卸工熟练地爬上大货车,一筐一筐地将鲜茧倒下。在反复的卸茧过程中,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又晒干,如此往复,衣服上渐渐结出了一层盐霜。为了能尽快完成卸车任务,他们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嘴唇干裂得起了皮,喉咙也仿佛被火灼烧一般干涩,但他们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顿,依旧熟练而迅速地搬运着鲜茧。
临近中午,太阳愈发毒辣,无情地炙烤着烘茧场,货车的铁皮被晒得滚烫。但装卸工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咬着牙,继续着繁重的搬运工作。一筐筐鲜茧在他们手中传递,那不仅仅是货物,更是他们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趁着货车转场的间隙,大家席地而坐,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顺着衣服躺下,在坐着的地方留下一片印迹。休息片刻后,张西华科长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目光坚定地望向不远处正在驶来的货车,大声喊道:“兄弟们,新的一车来了,咱接着干!”这简短有力的话语,如同号角一般,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斗志。原本还有些疲惫的装卸工们纷纷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又迅速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货车停稳后,大家立刻投入到新一轮的搬运工作中。他们有的迅速爬上车顶,熟练地把高处的茧筐往下挪;有的则在下方稳稳地接住空筐,然后小心翼翼地码放整齐。他们配合默契,每一个动作都衔接得恰到好处。面对繁重的装卸任务,仓储科的同志们加班加点,工作连轴转,六月份连着三个周日没有休息,全力以赴地奋战在鲜茧搬运一线。

复整车间:高温下的坚守
自公司搬迁到南区投产至今,已过去十多年,我们经历了十多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天气越是炎热,我们复整车间员工的干劲反而越足。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车间在历年的高温季节都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任务,不仅保质保量,还屡次实现产量与质量的历史性突破,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今年夏天,高温如期而至,再次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在这个特殊时节,公司领导的关怀如同一阵阵清风,不仅发放高温补贴,还每天为员工们熬制绿豆汤,提供花露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夏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一旦遭遇雷雨,车间便闷热难当。当气温飙升至39摄氏度时,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为了保证白厂丝的质量,避免因闷热导致丝的手感变差而降级,我们有时不得不关掉空调。关掉空调后,车间瞬间变成了蒸笼。但为了产品质量,车间的每一位员工都毫无怨言,全力支持。大家咬紧牙关,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前几天虽不算高温天气,但持续的阴雨让空调无法开启,车间闷热得令人窒息。我们车间的机修工兼拍水工张守领、姜峰两位同志,在操作时因脸颊上不断滚落的汗水模糊了视线,张守领在打丝过程中胳膊肌肉拉伤,第二天胳膊都肿了,但他贴上膏药后,硬是忍着剧痛坚持来上班。姜峰的手也在勾毛丝时不小心划破,鲜血直流。我劝他出去找医生包扎一下,他摆摆手,用酒精喷了一下伤口,轻描淡写地说:“没事,贴个创可贴就好了,还等着干活呢,这点小伤不算啥。”说完,他便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听着他朴实的话语,看着他们坚韧的身影,我的内心深受触动,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员工啊,我为我们车间拥有这样优秀的同事感到无比自豪!

回望这十多年热火朝天的夏天,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同事们忙碌的身影——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着脊背,豆大的汗珠顺着他们专注的脸颊不断滚落。他们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脚踏实地,不计个人得失,将对公司、对车间、对班组深沉的热爱,无声地融进每一天的辛勤劳作里。在这里,我衷心地想对他们,对所有在酷暑中坚守岗位的伙伴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是好样的!是京九丝绸最坚实、最闪亮的脊梁!
缫丝车间:炎热挡不住对工作的热情
刚进入七月,气温便节节攀升,高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清晨,一踏入车间,闷热感扑面而来,让人汗流不止。同事们陆陆续续走进车间,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天真的好热呀!”面对这难以忍受的酷热,大家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未减。每位员工都满怀热忱,忙碌而有序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是一名缫丝车间的挡车工,最怕过夏天了,毕竟夏天的热情实在“太猛烈”。记得前不久,天气刚渐渐热起来,我就热晕过一次。刚上班的时候还好好的,可随着温度慢慢升高,我渐渐感觉力不从心,脑袋晕乎乎的,走路都有些吃力。我知道自己要晕了,实在坚持不住,便去找班长,跟她说明了情况,请她帮我挡一会车。班长很担心我,一边挡车,一边让我喝支葡萄糖。我休息一会后,感觉好些了,便立刻返回自己的岗位。
从那之后,我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每次上班前都会准备好防暑物品。即便如此,在这酷热的车间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近几天,从进入车间开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衣服一直都是湿的。但再热,也抵挡不住我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从未停歇,那声音仿佛是生产的号角,催促着我们不断前行。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模糊了我的视线,但我的手却依旧熟练而精准地操作着挡车设备。每一次穿梭在丝线之间,我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面对高温的挑战,公司提前做出了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推出了一系列防暑降温措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葡萄糖、风油精、人丹等)及时发放到员工手中。每天,车间主任都会为四个车间送来清凉饮品——绿豆汤。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拂去了我们的疲惫与烦躁,不仅保障了大家的健康,更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让我们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我们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也愿意为了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温依旧肆虐,但我们的生产任务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看着一卷卷精美的丝线从我们手中诞生,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这每一寸丝线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努力。未来,我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技能,为京九丝绸·华诗雅蒂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准备车间:战高温 忙生产
盛夏时节,皖北平原骄阳似火。此时,大部分人都躲进了空调房避暑,然而京九丝绸准备车间的工人们却宛如蒸笼中的匠人,坚守在岗位上。车间的门刚推开一条缝,热浪便如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攥住人的呼吸。车间里的员工们在高温与机器的轰鸣声中,用汗水编织着丝绸的经纬,他们的衣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背上,却始终保持着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在准备车间,白厂丝要经历浸泡、染色、烘干等多道工序。七月,车间内热浪裹挟着蒸汽,让人喘不过气来。挡车工王雪需要操作络丝机上千次,将各品种的丝均匀地绕在筒子上。丝线必须零误差,哪怕有一根弄错,都会影响后续的织造。她轻抚着筒子上的丝线,眼神专注如初,可衣服后背却结满了盐霜。
染色工师傅的工作更显艰辛。他们需要在高温中调配染料,手持喷枪为丝“上妆”,丝线颜色稍有偏差都不行,因为这关乎着织造工艺和产品质量。准备车间里的技术骨干钱师傅,30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对每道工序的设备故障检修都如同进行“微创手术”。他说:“这些机器设备就像是车间里的“心脏”,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生产流程就可能陷入停滞。”因此,每一次检修,他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螺丝的松紧到线路的连接,从部件的磨损到整体的运行状况,他都要一一仔细检查,确保设备能够以最佳状态投入生产。

高温下,车间里涌动着别样的温情。公司为进一步落实高温季节的防暑降温工作,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为广大员工提供了各种防暑降温物品,如人丹、风油精、花露水、藿香正气水等,每天熬制的绿豆汤也一直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公司还要求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和安全知识教育,做到安全生产两不误,全力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在京九丝绸,高温下的坚守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劳动,升华为一种文化传承。丝绸之路上,每一根丝线都凝结着匠人的体温;高温车间里,京九丝绸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奋斗的光芒,我们用行动证明:最炽热的季节方能锻造出坚韧的绸缎,最平凡的岗位也能够绽放璀璨的光华。
工厂化饲料养蚕项目清洗组:户外清理残渣
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空气里弥漫着燥热的气息,连吹过的风都带着滚烫的温度,让人避之不及。然而,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工厂化饲料养蚕项目清洗组的同事们却坚守在户外的工作岗位上。
防护头盔、防尘面罩……全副武装下,没干一会儿,他们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颜色也变得深浅不一;脚上蹬着高高的雨靴,在这闷热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沉重。但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围在蚕筐旁,齐心协力地将筐抬起、倾斜,让里面的残渣倾倒在地面。残渣倾泻而出,扬起一阵阵刺鼻的灰尘,混合着腐臭的气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可他们却毫不在意,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次的搬运和倾倒都精准而迅速。
在他们身后,堆积如山的白色塑料筐整齐而又杂乱地摆放着,有的筐里还残留着一些残渣碎屑,有的则空空如也,等待着下一次的装载。这些塑料筐见证着他们忙碌的工作节奏,也见证着他们为这份工作付出的努力。
他们不怕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不怕脏,即便面对满是污垢和异味的残渣也毫不畏惧;不怕热,任凭汗水如雨般从额头滑落,浸湿衣衫,也丝毫没有放慢工作的速度。
剑杆一车间:炽热的坚守
在京九丝绸剑杆车间里,经纬交织的,不仅仅是柔滑的丝线,更是一群劳动者以汗水与热情编织而成的奋斗篇章。为满足丝绸生产的工艺要求,车间常年处于近乎密封的状态,宛如一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而这个小世界里的四季,有着别样的温度,也藏着动人的故事。
冬天,当厂区外寒风呼啸,人们裹着厚重的棉衣行色匆匆时,剑杆车间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刺骨的寒意,工人们身着单衣,在机器间熟练地穿梭、操作着设备。他们忙碌的身影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冬日里独特的温暖旋律。密封的车间就像一个天然的温室,将寒冷隔绝在外,也让每一位劳动者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然而,当夏季来临,这个曾经温暖的“温室”却摇身一变,成了炽热的“熔炉”。随着气温不断攀升,车间内的温度常常高达40度左右。闷热的空气、轰鸣的机器,还有那永不停歇的织机运作声,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挑战的工作图景。在这里,每一位员工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好似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滴落在地上,不一会便被高温蒸发殆尽。

即便身处如此艰苦的环境,剑杆车间员工们的干劲却丝毫未减。他们没有抱怨,眼神中只有专注与坚定。每一次丝线的穿梭,每一次织机的运转,都凝聚着他们的专业与细心。在闷热的环境里,他们时刻留意着丝线的张力、织机的运行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为了确保绸缎的质量,他们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道工序。
有人说,丝绸是柔软的,但在剑杆车间,工人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工作的执着,赋予了丝绸更为深刻的内涵。他们在高温与汗水的洗礼中,诠释着劳动者的坚守与担当;在经纬交错的织机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丝绸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正是有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默默付出,那一匹匹精美的绸缎才能从这里走向世界,尽显丝绸无与伦比的魅力与光彩。
剑杆车间的故事仍在续写,每一个高温下的坚守,每一滴汗水的洒落,都将化作推动丝绸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岁月的长河中,织就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