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顺/蚕桑办
今年四月,由于工作需求,公司将我从剑杆一车间调到安徽华诗雅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尽管我在公司已经工作近40年,但我从未真正接触过养蚕工作,即使有一些了解也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刚进入项目组,我的任务就是去颍上县耿棚镇蚕桑基地,学习关于养蚕的知识。
5月1日早上,我和蚕桑办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了蚕桑基地。在这里担任技术指导工作的共有五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走访各家各户,了解蚕农们的饲养情况,解决他们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蚕农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养蚕,规范他们的养殖行为,帮助广大蚕农养好蚕、结好茧。
邵丽是一名女同志,她在农村指导养蚕工作多年。因为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缘故,她的皮肤变得有些黝黑。她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实力,并不逊色于男同事,她的技术水平也是一流的。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她在蚕农眼里是最棒的。我和邵老师一起去过许多次蚕农家,每次当我们到达时,她都会仔细检查房屋周围以及蚕室的消毒是否彻底,查看方格簇的堆放和覆盖是否到位,还会耐心地反复讲解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左廷建有着多年的养蚕指导经验,他的养蚕技术和实践能力同样非常出色。他的言辞虽然不多,但是每一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不会出错”。他还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隔三天要巡查一次自己负责的区域。他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同事,除了工作表现突出之外,他在基地还是一位出色的厨师,主动承担起我们的一日三餐。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位技术指导员——刘国军、徐强和孙立德。他们在农村从事技术指导工作,也同样非常有责任心。他们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乡间的道路上,走进每一位养蚕户家中,每次都得苦口婆心地劝导,反复讲述同一个话题。特别是指导员孙立德,每次到蚕农家中,都会和他们聊聊天,拉近彼此的距离。孙立德常说:“我们不仅仅是养蚕指导员,更是蚕农们的朋友。”
技术员们不分昼夜地待在蚕桑基地,用最朴实的语言,最实际的方法,帮助蚕农们解决难题。他们的行动,赢得了蚕农们的信任和尊重,每一位蚕农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愿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困难。每一位蚕农都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深化了对养蚕知识的理解,更认识到了我们的养蚕技术员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他们的行动让我明白,真正的服务精神,是用心去帮助别人,用行动去影响别人,用真情去感动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