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华/剑杆二车间
2008年,王玲进入安徽京九丝绸股份公司,经考核合格后,顺利成为准备车间的一名倒筒工。无论什么时候,她都面带笑容,似乎没有烦心事似的。热爱工作,认真做事是她履职尽责、敬业爱岗的具体表现,更是同事们对她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的高度评价。
走进剑杆二车间,一进门左边的角落里有两台倒筒机,这就是王玲开的机台。正常情况下,是三个人交接班进行轮流看护和操作,但王玲却一个人独自开这两台车。每天早晨,她六点半就来到车间,一忙起来,经常不能准时下班,只要有捻丝筒子,她都会留下来加班,直到筒子倒完才离开。
王玲对产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什么时候,她都要把车上的筒子全部接齐,再检查一遍有没有锭子出现故障,才安心吃午饭。因此,每天中午取饭的时候,她经常是最后一个把饭盒拿走。夏天还好,饭菜不会很快变凉,但是寒冷的冬天她也是如此。有时候,带班长提醒她,让她吃完饭再干活,她总是笑着说:“没事,我习惯了,一会我吃快点就好了。”
今年的夏季持续高温,由于她的两台车在车间的角落处,离空调出风口比较远,就显得格外闷热。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全身长满了因热毒引起的痱子。她的皮肤不怎么好,一挠就破,痒得难受的时候,她就用酒精涂抹来缓解。就这样,她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没有一句怨言。
有一段时间,由于剑杆二车间提花缎和人丝缎需要大量的人丝筒子,人丝都上在了王玲的机台上,她的工作任务更重了,每天几乎都是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人丝筒子的丝很少有断头,而且丝比较粗,基本两个小时就能打满一个筒子。相较于之前的原料丝,八个小时才能打满一个筒子,大大缩短了倒筒的操作间隔。王玲不停地卸下打满的筒子,并且打好关门结,避免脱丝。打关门结时,需要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筒子,用右手去打结。人丝的筒子要比原料丝的筒子重,王玲的操作难度和强度都增加了不少。
超负荷的工作,让她的大拇指出现了疼痛的症状。每打一个关门结,都会让她手指的疼痛再加重一次,直到疼得令她无法忍受的时候,她才向车间领导反映。领导体谅到她的辛苦,立即调了一名交接班的同事配合,这才减轻了她的劳动强度。王玲笑着说:“每到下班的时候,脚和腿跟不是自己的一样,又疼又木,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的班长王宁也总是说:“王玲真是能干,是我们班的榜样!”
王玲有两个孩子,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女儿才上幼儿园。女儿一直都是由奶奶在乡下照看的,由于聚少离多,女儿也不怎么跟妈妈亲。王玲说,有一次回去看女儿,女儿在家门口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看见妈妈来了,头一扭跑进屋里找奶奶去了。还有一次,女儿在看电视,王玲就坐到她旁边,不知道怎么回事,电视出现了故障,女儿弄不好,但她看了看王玲,就跑出去找爷爷了,王玲坐在那既尴尬又担心——担心以后女儿会不会一直这样,会不会生妈妈的气。
有时候,王玲长时间不回去,女儿又特别地想妈妈。前几天,孩子的奶奶播放了女儿用电话手表录的声音:“妈妈爸爸,我想你们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王玲听到后,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要上班,又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在家;如果让奶奶一同来照看,老人家却很难适应城市里的生活。“哎!走一步算一步吧。” 每次想到这件事,王玲只能这样表达自己的无奈。
多年来,王玲凭借着出色的工作业绩,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或“先进员工”。看着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王玲的工作热情更高了。“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车间交办的各项任务,为京九丝绸的辉煌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王玲简单朴实的言语,道出的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愿望。
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故事,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嘱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到这些,我们就是一名好员工,一名值得尊敬的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