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丽/蚕桑办
最近,在京九丝绸大讲堂上,马董事长列举了一些收茧期间的工作事例,表现了大家超强的容忍心和坚定的立场。但其实,收茧期间发生的事情,远不止领导知道的那些人和事。虽然收茧已经结束,但他们的付出和隐忍、他们在冲突面前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的行事作风,值得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点赞。
6月7日,我们正在收茧的时候,晓华姐发来一段视频,公司收茧组那边有蚕农闹起来了。视频里,闹事的蚕农拍桌子打板凳地指着牛建涛骂,因为蚕茧价格不满意,就对评茧员语言侮辱,甚至祖宗八代都扒拉出来了,牛主任坐在旁边,默不作声,其实是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晓华姐说,牛主任气的午饭都没吃。但凡参与过评茧的人员肯定都特别理解这种心情:被骂的很难听,但回骂你又不是对手,素质也不允许,关键是冲突恶化了会影响收茧,所以只能忍着,忍不了也得忍。牛主任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被每年两季的收茧工作锻炼得越来越能忍了。一直到收茧结束,关于这件事他只字未提,协调收茧工作时给他打电话,他也只有一个字:“好。”
去阜南收茧,一直都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不仅要面对个别蚕农的情绪发泄,还要面对蚕茧抢收问题和折蔟、方格簇价格差距等问题。从去年开始,阜南收茧是由我和徐景顺主任去的,我在公桥,他在柳沟。将心比心,我就能体会徐主任内心的煎熬,作为外围收茧总负责,一年两季都让徐主任去阜南收茧,我其实内心也很愧疚,但他做事比较稳重,年纪长一些,忍耐力又强一些,责任心强又吃苦耐劳,而且蚕农对他面熟,不至于欺生,所以每次收茧,想来想去还是他比较合适。今年春季收茧的前一天他还在耿棚忙碌,我连打了好几个电话催他回来收茧。我敢打赌,如果我说收茧你别去了,但你得请我吃一个星期饭,他肯定会爽快地答应。即便如此,公司需要他去收茧时,他的回答仍然只有一句:“一切听从公司安排。”
我们在本地收茧的同时,公司还有一批人在外地收茧,他们面对的压力和工作环境比我们还难。这次王雪梅被分配到盐城特庸周五站开票,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个能力强、会隐忍又识大体的人,但听说这次她跟茧站老板周五吵起来了,到了拍桌子对骂的那种程度。原因是周五想让我们收茧人员把茧价抬高多收蚕茧,这样他的佣金就多了,被收茧站长果断拒绝后,他又找到王雪梅,让她开票的时候把价格写高点,又被果断拒绝。于是,周五就指着王雪梅让她滚出去,说你一个开票的算什么东西,然后就是一通更难听的骂人的话,王雪梅桌子一拍就跟他吵起来了……忍不住要给王雪梅点个赞。隐忍是为了工作,冲突也是为了工作,一些不是非必要的摩擦能忍就忍了,但在原则问题上,哪怕起冲突也要勇敢站出来,寸步不让!
6月8日,我在滑集收茧,理事马保堂把我拉到一边,说有人在一个群里骂邵丽,说她收茧验质严格,没有人情味儿,骂的很难听,还把语音放给我听,我听了一段就听不下去了。我查了一下群管理员是谁,然后要求管理员把他踢出群聊,并且在群里警告如果谁再出言侮辱,就直接打电话报警处理。邵丽参与收茧这么多年,始终按照公司收茧标准严格把关,不仅是维护公司的利益,也是对蚕农的公平,看茧不看人。这么多年,她没少挨骂,有当面骂的,有背后骂的,也有打电话向领导告状的,但邵丽从来没怕过,也没变过,除非公司收茧标准改了,否则谁说也没用,不挑事儿也不怕事儿。
无论是邵丽还是其他人,在个人圈子里向来都是和颜悦色地对待别人并被人尊重,因为工作,他们受了很多委屈,为了大局一再隐忍,这些付出,应该被知道。
这么多年,我们代表公司在耿棚、在阜阳周边、在盐城、在如皋、在全国各地收茧,表现出来的强大的责任心,让众多人赞叹。无论责任、压力、隐忍,还是冲突,公司无条件的信任是我们强大的后盾,一切为了工作,公司始终力挺我们。员工的心思其实多简单啊:公司对我信任,委我以重任,我一定竭尽所能,衷心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