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副总经理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在1970年前后创设了两个著名的理论。一个是“波士顿矩阵”理论:认为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
销售增长率是反映市场引力的综合指标;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实力的综合指标。通过以上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呈现出四种不同的产品发展前景。
明星产品: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高”的产品群;金牛产品: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群;问题产品: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群;瘦狗产品: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群。
另一个理论是“经验曲线”,如果产品和服务的产量增加,生产成本便会降低(我们今天已处在大工业时代背景下,这一点已显而易见),就是说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累积产量翻倍时,单位成本就会下降,且下降的幅度是可以预见的。经反复验证,产量翻倍时,制造成本会减少一个固定的比例,通常是10%~30%(视不同的产业或行业)。当然,下降的可以是生产成本,也可以是因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时间成本。
成本下降的经验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地学习与演练。多次、日常地重复某种工作(动作),使得熟练程度得以提升,同时提高了完成工作(作业)的效率,也即是通常人们认为的“熟能生巧”。如缫丝员工崔珍珍接结割结可以达到或超过71个/两分钟(操作要求45个),德源员工张秀影机外打结可以达到22个/分钟以上(操作要求14个)。正是有了大量的像她们一样优秀的员工,使得公司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成本下降才有了可能。
2.专业化分工。更为规范化、标准化的专业分工,使产量倍增成为现实,如流水作业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对原材料及工艺的改进,会提升效率,致使成本下降;通过设备的升级换代或对工装的改进,也能使效率提升,就像自梭织机到剑杆织造的转变,成本自然会下降。现代科技特别是科技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效率的提升更为突显……
3.规模化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固定费用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中去(随着公司蚕桑事业的发展,不久的将来,扩大生产规模也不是毫无依据的)。
4.专业技术。如精益生产、智能养蚕……必须有长期主义的思维。
5.营销。销售越大,营销越具有活力,企业就越具有竞争优势,越能够带动和激励员工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会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空间,反哺到研发技术革新中,让企业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应注意的是,产品都有周期性,会逐渐老化,逐渐步入衰退期,这要求必须有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去形成新一轮的“经验曲线”,发挥新的作用,所以人才的梯队培养尤为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才能磨一剑!
“经验曲线”揭示出,每当累积的经验翻一番,(上接第20页)增值成本就会下降大约10%~30%。企业必须驱动自己的“经验曲线”,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诀窍”、“技术绝密”,即须有藏在公司内部的“独门手艺”。注重创造知识,也应存档知识、存档智慧、存档经验,不断获取成本优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