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德源服饰
9月29日,公司秋茧开始收购,每到这时,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公司便安排我去阜南收了两天的秋茧。经过几次收茧,我对公司这几年蚕桑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为此感到欣慰。二十多年前,阜阳也栽过桑养过蚕,很可惜,没有统一的管理和专业的技术指导,栽桑养蚕事业没能延续下来。2000年前后,阜阳本地的蚕茧产量几乎为零,公司所需的原料茧基本上是从肥西、广西调运。后来,公司领导意识到原料茧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发展,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在本地搞栽桑养蚕事业,尤其是在汪晓飞的领导和蚕桑办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阜阳本地的栽桑养蚕事业搞得有声有色,渐渐地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收茧,我真切感受到蚕桑办的同事在乡下开展工作的不易,更为他们坚持原则和维护公司利益的认真作风而感动。比如,对农户蚕茧的价格定的很客观、很公正,有些蚕农却忿忿不平,感到自己吃了亏,甚至说出一些不干不净的话语,而我们的同志仍能坚持原则,并没有因为蚕农的过激行为而在价格上给予松动。“优质优价”有时说的简单,不在现场,很难感受到那种无理取闹、漫骂、不理解带给自己的心理冲击。
说实话,给蚕农的茧子定价很难,好茧谁都可以定价,但遇到孬茧心里真的很为难,既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又要保护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不受影响。买卖心不同,有些蚕农明知道自己的蚕茧不好,但总希望能卖出好价,甚至是高价。当我们的验质人员报出价格不合其意时,一些难听的话,甚至是叫骂声,当场就会飚出来。我不否认中国农民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素质有待提高。我建议以后收茧,弄一筐标准茧子的样品放在收购点,蚕农喜欢比,那就让他比比,让他看看自己的茧子和好茧的差距。人比人能气死人,货比货也能让他口服心服。
在收茧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多农户都有意让水分大一点,想在含水率上投机取巧。虽然我们有测湿仪可以客观、准确地扣掉水分重量,但蚕农却认为我们水分扣的多了。怎样引导蚕农卖干茧、卖好茧,并毫无怨言地把蚕茧卖给我们,是接下来我们所要思考的。
另外,我们在收茧时还有些小细节需要改进:①在太阳底下收茧,建议带个合适尺寸的无底纸箱套在电脑上,这样既不会让电脑晒的发热不工作,又可以避免屏幕反光,增加工作效率;②在外围收茧,条件很艰苦,没有凳子坐不说,就连摆放电脑与开票的地方都是东凑西凑着用,建议公司买几套折叠桌椅,方便使用;③电线插板可以多备几个长线的,收茧与财务付款拉开距离,这样既能互不影响工作,又可以更好地监督现场。
总之,收茧季,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自己的生活,大家都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