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庆/办公室
丁成飞的“会客厅”与邻剑杆一车间一路之隔,从京九丝绸公司大门进入,经过华夏丝绸博物馆和一片桑树林,就来到一栋三层的建筑,一楼是绸缎仓库,二楼是检验室,三楼走道边的一间,便是丁成飞的办公室。
只要不开会或者公务出差,39岁的丁成飞工作的时候,几乎天天都在这里,研发、设计、质量检验……忙碌充实而又怡然自乐。办公室内有两张桌子,里面一张是同事的,丁成飞坐在一进门的位置,左手边是一排书柜,上面堆放了不少专业书籍和杂志,几盆精致的绿植旁还悬挂着一个大大的“恒”字。
“姆米数、服用性、组织、纬密、曲度……”跟刚从经营部调任到生产科的丁成飞聊工作上的事情,他会冷不丁地冒出一些专业术语,如果没有行业背景,一时半会很难听懂。因为最近打算评高级职称,他要准备一篇专业论文,此刻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蚕茧收烘技术》,正认真地摘抄笔记。看得出来,这篇即将完成的论文跟蚕茧有关,题目是《丝胶的变性》。
我很好奇,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一直从事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等工作,为什么会对蚕茧这么感兴趣呢?丁成飞告诉我,生产科要负责绸缎织造的技术、工艺、质量、风格,这些与原料的好坏密切相关。用蚕茧制作出的生丝是织造绸缎的主要原料,如何能够保证绸缎产品的风格、光泽等达到最高水平,就需要对整个缫丝、织造流程十分熟悉。因此虽然以前上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过蚕茧知识,但通过自己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丁成飞已经在这个专业领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工作的这些年,丁成飞设计过立体织物,用玻璃丝等原料织造出用于火车、飞机上的特殊织物;他曾经在山东临沂的一家纺织厂做产品研发,仅一年的时间,就做到技术部副部长的职位;他专业技术扎实,订单方只要给出样品,便能按照要求织造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即便遇到没有样品的情况,单靠发来的参数,他也能计算出工艺技术指标,顺利完成订单任务。
和服绸是传统工艺纯桑蚕丝平经绉纬生织的提花绸类丝织物,质地丰厚,图案典雅,光泽柔和悦目,织造工艺技术难度大。面料工艺复杂、质量要求较高,如何既能保证工艺的传统性,又能提高织造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以前,织造和服绸只能用有梭织机,织出的绸缎是光边,边上没有毛刺,但是这种织造方式不仅效率缓慢,而且质量难以控制。现在客户要求既要保证和服绸的传统光边风格,又要用更加先进的剑杆织机进行织造,为此丁成飞就和车间有关人员一起先尝试用绞边的方法,这样能做到最短2毫米,锁边1毫米以内,但是产品质量A级品率一般比较难提高。后来客户要求转用勾边机的方法。丁成飞回忆,上勾边机的那阵子为了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组织和勾边机配合使用来达到客户的要求,他每日朝思夜想,有时候夜里睡觉的时候突然产生灵感,就赶紧起身拿笔画出来,第二天直奔车间更换勾边机组织进行测验。最终经过三个多月的研究调试,勾边机组织得到顺利应用,这一难题的攻克,让京九丝绸公司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家用剑杆织机来织造和服绸的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2021年4月16日,在绸缎仓库三楼,丁成飞接受了《京九丝绸》月刊的专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京九丝绸》月刊:你一天中的日常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丁成飞:我是做面料设计出身,这也是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公司经营部如果有新产品订单,我就需要把新产品设计出来,如果没有设计任务,我会到车间里去看看机台生产的状况,比如了解14101素绉缎上多少台车,车间机台车速是多少,纬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等。此外,我还要进行熟坯检验,依照质量优劣挑出产品,以备经营需要。我认为做工艺,就要干到老学到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会在办公室看书,学习织造、纺织材料、丝织工艺、茧丝学、织疵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不论多久看完一本书,我始终认为搞懂一本书最重要,只有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工作实际中加以运用才更有价值,所以学以致用是我工作上一直奉行的信条。

《京九丝绸》月刊:当年高考,你为何第一志愿报考纺织工程专业?
丁成飞:我参加高考是在2003年,那时候高校扩招,考大学就是想找个好工作,我觉得纺织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在90年代,纺织业是国家出口创汇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报考这个专业,毕业后比较容易就业。
《京九丝绸》月刊:上学时,有没有憧憬过自己以后的工作,现在实现了吗?
丁成飞:其实,我是最缺乏人生规划的,只想着做好每天的事,喜欢自然而然、随遇而安,没有一些长远的打算。但是工作之后,我改变了许多,清晰的职业规划能够确定行动目标,加快自己迈向成功的步伐,也让我更有信心能面对未来。因此,我坚定地从事纺织行业,八年前就开始评助理工程师,两年前获得工程师中级职称,现在我还有一个短期目标,就是评上高级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能力不断提升,也为企业贡献了更大的价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京九丝绸》月刊:13年前,你选择从外地回阜阳工作,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现在,觉得这个选择正确吗?
丁成飞:2008年7月1号,我从山东的一家纺织企业离职,20天后,我顺利通过应聘来到了京九丝绸公司做产品设计。当时在山东我的待遇还不错,但是因为刚刚结婚有孩子,他们娘俩跟着我在外地受了不少委屈,迫于生活上的无奈,我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工作。现在想想,这个决定还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在阜阳,父母能搭把手,在生活上多了些照应。而且,公司对我很重视,在这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能学到东西,不能天天混日子,等到老了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工作,不能总是碌碌无为啊。所以我在岗位上,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直在做新的东西,每次研发新样品,都是对我工作的重新认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京九丝绸》月刊:面料设计为何重要?难点在哪?如何才能攻克?
丁成飞:难点是既要满足客户需求,又要适应车间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面料设计中分析样品很重要,新样品的工艺规格,包括经纬密、组织、捻度、原料组合、原料定额等都要计算出准确的参数,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首要前提。有时候分析出的参数,可能在车间的机台上很难完全根据样品或客户的需求高质量的做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改良工艺,比如在不改变成品厚度等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增加纬组合,尝试减少经密,降低其经向摩擦,减少织造难度。新产品看似都差不多,实际上工艺结构各有不同,只有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分析样品、设计新品的工作。

《京九丝绸》月刊:今年刚接手产品检验,新的工作有没有给你带来惊喜或者不安?
丁成飞:今年我从经营部调到生产科,增加了产品检验的工作。这是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现在亟待加强有关检验的专业知识,通过看书学习,不停地看绸缎产品,我的业务水平正逐步提升。这项新工作不仅考验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历练着我与客户和车间的沟通水平。对于客户反馈产品质量的信息,我要第一时间传递给生产车间,好让他们找出问题,及时改正,降低公司损失;遇到车间确实无法解决客户提出的质量或工艺要求时,尽量与客户沟通,做个小样,争取能让客户接受。
《京九丝绸》月刊:人到中年,你有没有感受到工作和家庭上的压力?如何缓解?
丁成飞: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不但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还有来自精神上的压力。不过年富力强的中年阶段,正是为工作和生活打拼的黄金年龄,虽然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生活中也充满沟沟坎坎,但是只要坦然接受这种考验和历练,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人生的道路才会更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