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庆/办公室
剥离京九丝绸生产科技术员这一工作身份,今年正赶上牛年本命年的阜阳九龙女子叶晓燕还是两个男孩的母亲,一位顾家、恋家的普通女士,一位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的温婉女子。从2002年踏入工作岗位至今,她始终都保持着一颗在事业上不断超越、寻求突破的恒心。现在,她是缫丝系统的技术能手。她抽丝做样,用准确的生产指标保证缫丝工艺;她抽查茧样,用负责的态度确保原料茧质量不走样;她挑瓷眼,用犀利的目光扫除一切丝胶、纇结;她教学员,用娴熟细致的动作为其示范缫丝挡车中接结、割结等工作方法与技巧。2020年9月底,是她第一次成为主考官,组织参与选茧、缫丝、复整车间员工的劳动竞赛测试工作,在为期三个月的漫长测试期内,叶晓燕正经历着一份身心历练……

缫丝车间的一角,伴随着自动缫丝机运转的轰隆声,一台看起来略显苍老的立缫机显得格外显眼。虽然立缫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早已被自动缫丝机替代,但是这台展露着几十年岁月痕迹的立缫机依然坚固矗立,并经常迎来叶晓燕及她同事们的光临。2021年牛年春节假期结束后,2月20号是开工的第二天,这天一大早,叶晓燕已经在这台老式立缫机旁忙碌起来。索绪、接结、割结、捻鞘……她和车间里其他挡车工一样,把煮好的茧顺利地抽出蚕丝,盘绕在小䈅丝片上。和其他挡车工不同的是,叶晓燕在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细心地在《解舒调查记录表》上写出落茧、吊糙等调查项目的数量,为缫丝车间的生产工艺提供科学、具体的依据,以此来保证缫丝生产质量。
解舒调查是制丝工艺设计中茧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原料的茧丝长、解舒率、缫折等调查项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就需要近乎完美的操作和长期大量的实践才能胜任。在这样的锻炼中,叶晓燕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定绪下粒数时,她就能不用挨个细数,只看上一眼,便能毫无差错地确定出绪下茧粒的数量及内外层茧分布情况。
在现行的制丝工艺设计中,为了保持较高的置信度,通常采用抽取400粒样茧来调查的方式,按照这个样本容量来计算,从煮茧到索绪,从引丝到捻鞘,从落丝到摇绞,叶晓燕做一次样,至少需要花费半天时间。众所周知,抽取样茧的数量越多,调查结果就越接近原料本身的实际茧质。因此,鲜茧烘干入库、外茧寄送、庄口更换等重要时间节点,叶晓燕都需要做样调查,有时候还要做好几次,她要求自己每次都做到最好,让生产工艺指标更加科学、准确。叶晓燕直言,每次做样压力都很大,总希望得到最准确的工艺参数,这样车间生产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控缫丝质量,不至于出现生丝纤度偏粗或偏细等工艺走样。
人都说“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用在叶晓燕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刚把今天的样本做完,她就换上工作服,怀抱一个大篮子准备去查茧了。每天上午,她会抽查缫丝一、三车间的原料茧,下午则会抽查另外两个车间的茧质。只见她从渗透台堆放原料茧的茧包中,把正在生产所用的原料茧装满篮子,再跨步走下楼梯,穿过车间生产线直奔生产科检验室。在选茧车间质检员的协同下,两人倒出待检的五斤蚕茧,堆放满满一桌。平板茧、柴印茧、穿头茧……这些有疵点的蚕茧被一个一个挑出,合计后用于计算误选率,确保车间原料茧质量在正常合理的范围。抽查完的蚕茧被小心翼翼地装回篮子,叶晓燕又大步流星得送回原处,接着是下个车间,接着又是下下个车间……在每天八趟的重复劳作下,叶晓燕还有挑瓷眼的任务等待完成。这个任务看似轻松,但考验的是犀利眼神和精妙手劲,瓷眼比针眼还小,它是缫丝机械中的过丝部件,在生产使用中经常会被丝胶、纇结等堵住,各车间的班长负责收集这些被堵上的瓷眼,然后统一送到叶晓燕手中。只见她一手捏住瓷眼对着光线,一手拿着长针,将堵物拨开,为了防止尖利的针头刮伤瓷眼孔径,整个过程灵巧敏捷、轻柔细腻、又稳又准。
指尖、手背、手腕、决心、纠结、放松、僵硬……每个学员操作都不相同,却又很相似。作为言传身教的老师,叶晓燕总能发现这些人的动作偏差和内心彷徨。站在缫丝机面前,叶晓燕用心和她们交流,她可以直视每个学员的困惑,毫不吝啬、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动作要领。
20年前,怀揣梦想的叶晓燕来到京九丝绸,20年过去了,曾经的韶华都留在了千丝万缕的缫丝记忆中。叶晓燕说,对待工作就像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把工作变成自己的爱好,学会积累经验、掌握理论知识、互相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工作更应该是一种创造自身价值的过程,只有用爱去创造,在创造中寻找乐趣和意义,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京九丝绸月刊:你觉得工作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叶晓燕:好好工作的目的,就是能有好的收入,同时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怎样对待工作,工作也会怎样对待你,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付出,有些人却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技能。只有公司效益好了,我们才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把工作当成乐趣呢?
京九丝绸月刊: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成绩的?
叶晓燕:这些年我获得过公司、市、省乃至国家的各种奖项。2004年,在安徽省丝绸工业缫丝工职业技能比赛中,我获得挡车工全能比赛第三名;2011年我荣获了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还被评为国家二级技师。之后调到生产技术科,也曾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党员、优秀员工。非常感激公司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学习,希望自己把“做样”做的更准确,车间能缫出高品位的丝,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京九丝绸月刊:你参与测试了很多人,在你看来大家最容易失误的地方是哪?如何才能避免呢?
叶晓燕:我发现,挡车工挡车的时候多余动作比较多。其实,缫丝是有方法的,同样的庄口、车速,同样的机器,看台效果却不同,有些人工作比较轻松而且三项指标还好,而有的人慌得手忙脚乱,结果还经常出质量问题,这就是区别。要想缫出高品位生丝,就要在每一缕丝从手中划过的时候用心体会,感受它的力度、方向和韧劲,从而改掉不良操作的习惯,做到忙中不乱,先易后难。我们员工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认真工作的态度和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
京九丝绸月刊:作为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如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叶晓燕:其实女人既要带孩子、做家务,又要上班,确实非常辛苦,但这就是生活。即便工作忙一点,但我能够陪在孩子身边,这也是一种幸福。孩子小的时候每天给他换尿布、喂奶,回忆起照顾宝宝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他向你绽放的第一个微笑,他喊出的第一声“妈妈”,他迈出的第一步……我都在他们身边见证着。现在孩子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了,我也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历程中。虽然俩个儿子整天吵吵闹闹的,但是作为父母看着孩子健康快乐,一天天茁壮成长,工作、生活上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所以说我是累并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