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告
关于征集短视频的通知
热烈祝贺公司董事长马品德当选阜阳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理事会会长 常务副总经理葛炯当选为秘书长
热烈祝贺周炎总经理当选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
更多》
集团体系
销售平台
职工生活

印象京九丝绸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897

                                                                                    ——我的实习报告
                                                                                                              肖庆庆/办公室
      金秋送爽,在颍淮大地收获的季节,我正经历着人生的一次挑战,而这一切是与京九丝绸紧密相连的。
      初识京九丝绸,是十年前在报社实习的时候。那时,我的实习老师要采写一篇关于阜阳本地民营经济的稿子,这期间,她特意向我提起京九丝绸的发展历程,说它是这期稿件绕也绕不开的案例。在我的印象中,京九丝绸更是咱阜阳人耳熟能详的地标称谓,“你搁哪住?”,“俺搁京九丝绸北院住!”。“你到哪了?”,“才过105国道京九丝绸。”……
      再识京九丝绸已经是十年后的今天了。与以往不同,这次我从生产经营的观察者变成了生产经营的参与者,因为我要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印记,就像洁白的蚕茧在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工艺加工后,最终变成多彩的织绣!
      为期两周的实习在这样自我“暗示和催化”下开始了。早上不到7点,选茧车间的工人把自己的午餐盒放在门口桌上,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即便7:30分才是规定的上班时间,但大家早已习惯了分秒必争,只为高质量完成每日的选茧量任务。等车间人员到齐,一位选茧师傅推着平板车把大家的饭盒送去蒸房的时候,我便来到了车间。此时,比我早到的车间主任杨虎在一番准备后,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车间里蚕茧飘香,机器轰隆。21位选茧工人端坐在选茧机旁,手指在白花花、流动的蚕茧中“飞舞”,班组长和另一名工人在熟练的给分拣出来的上车茧标包称重,好一派和谐的工作场景。
      初升的太阳,毫不吝啬地将和煦的阳光洒进窗户,金黄色的阳光和车间另一端选茧机上灯管发出的白炽光交织在一起,把整个车间照得格外明亮,也把人心照得透亮。车间杨主任是位老大哥,在京九丝绸已经工作了20多年。实习的第一天他便带我熟悉了进茧、倒茧、剥茧、选茧、打包称重及入库的整个流程,为了保证缫丝车间的原料供给,他按照生产计划,计算好每天的倒茧量,遇到混茧任务,还会安排工人合并庄口,保证选茧工作顺利高效开展。这中间,也离不开其他员工的辛勤付出,负责磅秤的两人,一天4次将站起来将近一人高、重约18公斤的上车茧制作成标包,然后将之跺好,我粗略算一下,每天要上磅下磅要进行100多次。选茧工作看似简单、易上手,但要在各个庄口上车率高低不同的情况下,确保缫丝车间的原料供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选茧数量上去了,质量也得有保证。车间质量抽检员告诉我,每天都会对每组选出的蚕茧进行抽查。在这随机选取的5公斤上车茧中,如果发现穿头茧、薄皮茧等下脚茧,质检员会毫不手软的“记录在案”,最后换算成误选率,直接影响她们的工资收入。因此,选茧工要想提高收入,就一定会“一丝不苟 精挑细选”。
      刚进缫丝车间,轰隆隆的机器鸣响便萦绕耳旁,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呼吸的是湿热的空气。起初我还有点不太适应,但专注在实习上,践行“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礼的我,不一会儿,就忘了身处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我想,缫丝车间200多位忘我工作的员工亦是如此吧!
      只见车间一侧的高台上,渗透工把一包上车茧倒入一个容器,一粒粒洁白的蚕茧经过真空渗透,便在量茧工的熟练操作下,躺进了煮茧容器里。再过一会儿,它们被整齐的码放在车头工面前,随后徜徉在索绪锅里,在索绪设备和五道水流的作用下,正绪茧闪亮登场,而无绪茧则和“远游”归来的落绪茧一道,再次滚进索绪池。
      接下来,挡车工开始施展“魔法”,她们脚下生风,指尖灵动,晶莹的丝线在她们的牵引下,穿过瓷眼孔,通过丝鞘、感知器,在阵阵暖风之间,盘绕成小䈅丝片。
      实习第五天,我来到了与缫丝车间仅一门之隔的复整车间。告别了湿漉地面,迎来了暖风扑面。小䈅丝片在经过换杆、真空渗透后,五个一组列队在复摇机窗口下,历时数小时盘绕交织,完美的形成大络丝片,这时的丝线干爽净白。车间一侧,8位编丝工一字排开,她们轻快的编制丝线,小心翼翼的码放整齐。下班前,这些蚕丝要推进平衡室内,接受蒸汽的滋润,最后,打绞、打包、装包工序一气呵成。
      为了对生丝质量的把控,复整车间还肩负着抽检任务,有专人通过摇小绞来取样,质检员会通过称小绞来判定生丝的纤度,通过黑板检验来判定生丝的清洁、净度和匀度。
      织绸系统的实习从准备车间开始。姜主任告诉我,白厂丝首先要经过浸泡、染色和烘干后,才能进入络丝工序,制作成络丝筒子。接着它们或两个、或三个在并丝机的“催化”下“拥抱”在一起。捻丝机也不闲着,无论是Z向还是S向用力,丝线都能保持设定的捻度。加捻好的弱捻和强捻丝线筒子被送往不同的地点,进行定型操作,以供经丝和纬丝使用。
      记得刚来公司,人力办唐主任就介绍过,我们现在引进的是意大利进口的剑杆织机,织速快,性能稳定……当我来到剑杆车间实习,真正看到它的样子时,才知道原来是个“大家伙”!伴随着“哒哒哒……”的高频次节奏声,综框规律移动,上下开合间,完成了送纬和接纬运动,整个过程快得你用肉眼根本捕捉不到。
      同样考验眼力劲儿的,还有来回巡视的挡车工,她们手握电筒,实时查看绸缎织造情况,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心查,在每一次弓腰间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机器保持正常运转。
      剑杆车间生产出来的绸缎算得上公司的终端产品之一,是要直接面对客户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顾客是否买单,因此剑杆一车间的徐主任和二车间的牛主任不谋而合,前者不断强调:“(客户)要求高,工艺要到位!”后者则反复说:“想织出高质量的绸缎,需要在人员、设备、原料、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深入到车间,寻访过桑园,走进了门店,实习的日子新鲜又充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编织着美丽的京九丝绸。在这个大家庭里,想要沉醉在这“锦绣”中的不只是我自己,还有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记得选茧工低头伏案,1分钟就能完成至少40个三号茧的筛选;还记得湿热的缫丝车间里,挡车工灵动的指尖,专注的目光;还记得织造车间众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身影;还记得车间里机修工在机台间来回地穿梭;还记得华诗雅蒂店员对待每一位顾客的暖心笑容……
      天工造物,巧手织成。每一位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真心织就着未来。古代文人骚客亦是如此,他们因丝绸而迷醉,将光阴中最美好的记忆都命名为“锦绣年华”。
      生活似经,工作像纬,这是我站在织机前,发出的内心感慨。在与车间员工交流时得知,有的因为对岗位的热爱,一干就是30多年;有的甚至还退休后依然返回岗位继续发光发热;为了保证机器的连续高效运转,员工即便吃饭,也仍然“奋战”在岗位一线。车间主任狠抓产品质量,一线员工不惧吃苦、不怕劳累,后勤保障人员全力以赴……正是大家把工作融入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也处处想着工作,编织自己幸福人生的同时,也成就了公司的稳健发展。
    五千多年前的第一只桑蚕被华夏民族驯化的时候,一个不同于人类政治、疆界的王国就开始建立了,这是属于桑蚕的王国。两千年前被写入人类历史的丝路繁华,只是这个王国的一条商贸旧路而已。商船与驼队的印记,在黄沙与惊涛之中忽隐忽现,但桑蚕构筑的王国,从未因人类征途的改变而消亡。京九丝绸正是这样,在丝绸文化的熏陶下,在员工的齐心协力下,在各方的努力支持下,必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这次与京九丝绸的美丽邂逅,我对她有了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认识。京九丝绸在哪里?她在每一寸丝、每一米绸的制作工艺里,在每一件华诗雅蒂产品销售过程中,在每一位关心她热爱她的人心里!
      在桑蚕的王国里,丝——生于桑蚕,成于织绣!
      在丝路的繁华里,绸——商旅不绝,锦绣未央!
      在京九丝绸厂里,美——无处不在,等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