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告
关于征集短视频的通知
热烈祝贺公司董事长马品德当选阜阳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理事会会长 常务副总经理葛炯当选为秘书长
热烈祝贺周炎总经理当选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
更多》
集团体系
销售平台
职工生活

随 感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次数:917

孟宪丽/蚕桑办副主任

      在下乡的路上,我翻阅了第8期的月刊,里面有好几篇文章都很感人。当看到徐景顺主任写牛建涛同志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而腰疼得不能动的时候,我感觉眼眶都热了,特别感动,同时也特别心酸。收茧结束以后,原本和邵丽计划着我负责写外围收茧情况,她负责写耿棚收茧情况,把我们所看到的一幕幕感动瞬间写下来,可收茧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准备各种蚕茧资料,然后是夏季培训,然后发秋季蚕需物资……工作安排的如此紧凑,感觉插针都找不见空当。

      今年春季收茧,我就明显感受到我们收茧这一块儿的规模真的很大:耿棚10组、散点4组,盐城4组,河南2组。公司全力以赴,从董事长到最基层同志,凡是有力气的都来参与装茧、卸茧;凡是会写会算的都来参与开票;凡是沟通协调能力强并对蚕茧比较熟悉的,都来参与收茧评价。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感觉人不够用,想我泱泱企业千余员工,一到收茧时候仍然捉襟见肘,办公楼是人去楼空。唐主任协调人员时,急的团团转,像抓壮丁一样,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跟邵丽开玩笑说:收茧工作这么难,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去扫大街,但你看唐主任“抓壮丁”这劲头,我就是去扫马路也得把我弄回来收茧,你信不信?

      因为收茧人员都是临时安排、临时组队,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这样一来,难免会出差错。我这一组开票人员开了几张就跟蚕农吵了起来,然后票据一撕不干了,急的我没办法,好在丁娜娜同志临危上阵,及时补上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衷心感谢她的雪中送炭。收茧结束后核对票据查出有一份茧开了两次票,心情顿时就烦躁了。快下班的时候是邵丽开自己的车陪我一起去公桥把钱要回来的,怕领导知道了要追究责任,油钱也没敢报,我只请她吃了一顿不咋地的烧烤。外围收茧,徐景顺和牛建涛两位主任各负责一组,全程没有出现意外状况,他们勤快又能干,好的真是没话说。以后再收茧打心眼里希望还能继续一起合作。

      诚如徐主任文章里所说,外围收茧很辛苦,全程暴晒,饭不论点,还要准备随时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负责装车的几个同志一路汗如雨下,矿泉水一提一提的喝,还是感觉“入不敷出”。4号收茧装车结束以后,我跟他们说:“明天要撤一队,我念到名字的结束了,其他人留下明天继续。”然后我就看到念到谁,谁的嘴角就忍不住往上翘了起来,可见他们真是累狠了。但在收茧期间,他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偷懒耍滑,每年收茧,他们都是上阵出力并且全力以赴,明知道很苦很累,依然挺身而出。感谢你们!感谢德源系统、缫丝系统的同志们在公司最需要的时候鼎力相助!

      验质打价是公司收茧工作中最难的一项。收茧人员都有一种感受:每次收茧结束,总有那么一两次茧觉得后悔给高了价格,也总有那么一两次觉得后悔给低了。收好茧容易,收烂茧也容易,但是收次茧最难,翻来覆去地看,内心纠结着到底该给什么价格,既不让公司利益受损,又不打消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这个时候特别希望有个人能商量一下。我们用肉眼看茧,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在公司收茧就得能顶住压力,今年这种高压力的活儿就给了刘跃华经理,收茧十多年,我太能体会刘经理的不容易。刘经理每天早晨都来的很早,到办公室拿着工具就去后面开门收茧,有时我和他都在后面,他都是抢着干。那时我的感受就是:艰难的工作有人替你分担,心里充满了感激,还有对高层领导这种高风亮节的工作作风的敬佩。

      收茧期间,还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比如李柏萍李经理,不仅负责开票,还要开车,她从来没有开车出过远门,去滑集开车一个来回,第二天腿都酸了,仍然坚持开车送我们去阜南收茧;收茧交通工具不够,宁吼二话没说就开自己的车跟我们一起,路不好走,车尾被刮掉了漆也不说、不报;付金坤同志也是个热心又勤快的人,最后一天我在公司收茧,原本预计没几户卖茧的,可下午五点钟后来了几车茧,都是大户,我一个人没法倒茧、装茧,唐主任让付金坤过来帮忙,他到了以后一如既往地抢着干各种活儿,忙忙碌碌一直到七点多才结束。

      收茧结束后,我们又一如既往干起了大事——夏季培训。今年的夏季培训,我又有了新的感触:我们团队的配合能力很强,认真想起来就是马总讲课时说的“分与合”。养蚕时大家分开干,一人一个区域,各自干的都很好。夏季培训虽然汪经理说让我负责,但其实我真的没操什么心,把每个人的主要工作分配一下,各自都干的好好的,完全不用费心督促,有时候我忘了什么,他们想起来也会及时提醒我。实践课第一天我负责代课,早晨6点要起床,可我困得不行,身体跟粘床上似的,扭了半天都起不来。后来邵丽默默地把活儿接过去,每天早、中、晚都精神十足地喊学员采桑叶喂蚕。刘国军、徐强负责后勤采买,这方面他们比我懂,每天吃什么、吃多少都计划的好好的,我就会问:“今天吃啥?我又饿了。”左廷建是负责学习的后勤,任何人、随时随地,只要说一声,他永远都说好,下雨时一趟一趟地接送学员,夜里学员头晕去医院,他和徐强在医院里陪了一夜。培训结束后有学员发微信表示感谢,就特别提出让我们转达一下对左师傅的谢意。

      81日至10日,是我们原定计划发放蚕需物资的日子。120吨蚕需物资,我们冒着三十大几的高温发完了,真是又热又累。有几天赶上仓库太忙,没空装车,我们自己找人装,有些活只有亲自干了才能体会个中的艰苦。仓库几个装卸的同志无疑是最辛苦的,他们干的体力活儿一般人干不来。刘士良曾经跟我一起去阜南发过一次方格簇,那边的理事至今对他念念不忘,每次发货时他都要夸一遍刘士良同志。

      在办公楼里,就数我们部门体力活干的最多。我还好,每次干活他们都让着我,几个男同志就特别辛苦,每天的发放路线安排的满满的,中午也不能歇着。有的蚕农就站在旁边议论起来了:你们这么辛苦,老总每个月给你们发不少工资吧?另一个就说:那肯定的啊,没有万把块钱谁受这罪。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盘算:我们对工资的期望值是不是落伍了?现在市面行情这么高了吗?有一段时间,刘国军的胳膊疼,不能往上抬,但他没有因胳膊受伤的原因少干体力活,胳膊不能抬就用胳肢窝夹,一包一包的蚕药(14050斤)、一袋一袋的方格簇(148斤)从车上夹到理事家里,放好、摆好。徐强有一次下乡骑摩托车时滑到了,腿被摔到了,走路都不正常,但他也没耽误一点点的工作。孙立德刚来蚕桑办不久,人非常勤快,学习专业知识自觉主动,干起活来也是争先恐后的。大家干活时的辛苦感动了很多蚕农和理事,他们累了就喝口水缓一缓,苦也不说苦,累也不说累,都默默地坚持着。手掌磨起了泡,指头磨掉了皮,消毒水味儿呛得嗓子两三天都缓不过来,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现状。

      不仅如此,我们科室也是公司加班最多的部门。养蚕期间一整个月都不休息,收茧、烘茧又大半个月不休息。蚕桑面积越来越大,蚕农越来越多,我们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一年365天,起码有将近300天都在下乡。我算了一下我们中午、晚上、周末的加班时间,按8个小时为一个工作日,我们一年中大概多出来将近100个工作日。为什么会想起来算呢?因为我比较有感触,我家小孩每天早晨问我的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妈妈,你今天下乡吗?你明天还下乡吗?那你什么时候能不下乡呢?你能早点回来吗?”

      以前我总认为,工作方面,自己努力了、尽心了,静默付出、问心无愧就好。可是在看到别人写的一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时,我突然明白:把我们所经历的一些美好的、感人的瞬间写出来,不是为了让人可怜你或者夸赞你,而是以你为榜样,感动更多人、引导更多人,念念付出,必有回响;也不是为了能让领导看到以后给你加薪、提干,而是以你为例,看看在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员工们都在默默地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在我们不经意的时间里,大家都在不经意地改变着,变得更努力、更认真、更忠诚、更无私……

      未来,仍愿与你同在!